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人妻VA精品VA欧美VA-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社會新聞  > 正文

文脈賡續鑄就強市之魂
——我市聚力實施文化品牌塑成工程紀實

作者: 姜培軍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8-19 10:11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提到菏澤,你會想起什么?是曹風菏韻,一城牡丹飄香;是曹縣漢服,一襲華裳走天下;還是巨野工筆牡丹畫,從鄉村走上國際舞臺的璀璨綻放。這座矗立在黃河岸邊的城市從來不止一種模樣。行走菏澤,一邊是老城曹州青磚黛瓦的古街古巷,一邊是車水馬龍、活力四射的現代都市,古風新韻交融。這座城市正在聚力實施文化品牌塑成工程,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以文化人、以文塑城,涵養城市發展最持久的力量。

文明實踐潤民心

夏秋之交,萬物并秀。曹縣韓集鎮劉崗村內一座名為“紅三村保衛戰”的雕塑,在藍天白云映襯下,顯得格外高大巍峨。不遠處,幾名大學生在抗日聯防指揮部舊址前參觀,74歲的義務講解員劉全義在一旁講解。“這是楊得志同志當年使用過的水壺,這是根據地軍民使用過的炸彈帽、糞锨頭等。”劉全義一邊介紹一邊說,“當年,廣大根據地軍民就是使用這樣簡陋的武器與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并贏得三村保衛戰的勝利。”

“每天前來參觀的群眾絡繹不絕,我一天最多接待三撥參觀的觀眾。”8月17日,劉全義說。今年,我市推出19條新時代文明實踐體驗線路,其中包括曹縣“烽火鑄魂”文明實踐體驗線路,而紅三村抗日聯防遺址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這些文明實踐體驗線路,涉及紅色文化、非遺體驗、黃河文化、牡丹文化等多項內容。

暑期漫漫,愛心暖暖。近日,在魯西新區岳程街道文化中心,青島理工大學蒲公英志愿服務團的志愿者正在教孩子們制作手工藝品。這個暑假,他們用青春和活力,和廣大留守兒童一起書寫童趣與成長的故事。“我們在課程設計上注重寓教于樂,結合自身專業開設特色課程,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學習、在探索中求知。”青島理工大學蒲公英志愿服務團志愿者唐汶博說。

父母外出務工,不少孩子留守在家。為讓孩子們“暑”有所托、安心一“夏”,我市自2018年起精心培育“小荷學堂”項目,將其定位為區別于普通課堂和商業輔導的獨特空間——這里以安全守護為基,以親情陪伴為核,以心靈滋養為要。這份責任與擔當,讓“小荷學堂”連續三次被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成為解決農村暑期兒童監護缺失難題的“菏澤方案”。

為深入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一體推進文化社區(文化書院)建設,市文明辦征集篩選了一批市直有關部門的優質文化資源。7月份,第一批市級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項目清單公布,第一項便為“小荷學堂”暑期留守兒童關愛項目。

今年,全市共開設“小荷學堂”40處,面向省內外高校招募大學生志愿者254名。志愿者用愛心、細心、耐心為孩子們上好每一節課,讓孩子們在“七彩課堂”中學習知識、收獲快樂。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活動有溫度、群眾共參與,系列活動為基層治理凝聚文明力量。

以文塑城煥新彩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如今,牡丹已經成為菏澤最具辨識度的文化符號,不少人通過牡丹認識了菏澤。憑借牡丹,菏澤躋身馬蜂窩全國“五一”熱度漲勢最快小眾城市前10,居第4位。流量是城市的面子,活力是城市的里子。今年我市以牡丹節會籌備為抓手,統籌推進景區煥新、業態培育、服務提升,實現了節會活動升級、文旅產品創新、品牌影響壯大。牡丹節會期間,全市接待游客992萬人、增長14.8%,實現旅游收入60.7億元、增長13.6%。

如果說自然的饋贈和歷史的積淀是菏澤文化的“根”,那創新就是它的“枝葉”,而產業則是結出的“果實”。

8月9日,“曹縣漢服·橫店影視城影視國風大賞”漢服走秀活動在浙江省橫店清明上河圖景區舉行,153款漢服新品精彩亮相。活動現場,模特身著影視國風主題漢服,行走間盡顯東方服飾之美。曹縣“針線”與橫店“光影”的交織,不僅拓展了漢服在影視衍生領域的市場,更借助影視IP反哺漢服設計創新,為漢服文化與影視產業融合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據悉,今年1至6月,曹縣漢服銷售額達61.4億元,同比增長10.27%。

7月4日,夢筆生花——山東美協助力巨野工筆牡丹畫培訓成果展綻放泉城濟南。本次展覽共展出巨野工筆牡丹畫作品100件,作品通過多元化藝術表現形式,生動展現了巨野工筆牡丹畫的精湛技藝和獨特魅力。近年來,巨野縣書畫院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堅持精品創作與產業發展并重,截至目前,全縣有國家級書畫家67人、省級書畫家180人,書畫產業從業人員達2萬余人,年創作作品150余萬幅,作品遠銷美國、法國、新加坡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實現綜合產值45億元。

我市持續推進文化“兩創”。上半年,“成武縣博物館館藏陶瓷器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獲評全省可移動文物保護優秀示范案例;新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人,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數量保持全省第一;舉辦菏澤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月、“迎五一·品非遺”、非遺文創市集等主題活動,帶動非遺產品收入近140萬元。

文化品牌承載著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是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依托。近年來,文化產業越來越成為引領和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越來越成為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關鍵因素。

文化“軟實力”成為發展“硬支撐”

巨野縣入選國家級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東明縣小井村入選全國“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點,菏澤古船保護修復項目獲評全國十佳文物修復案例,山東梆子《闖幽州·點將》入選“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這是今年上半年,我市文化事業發展交出的成績單。

文脈如水,文化浸心,連接菏澤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上半年,我市持續繁榮藝術創作展演,新創《沉船記》《合歡樹下》《楊震卻金》三部戲曲作品,復排《白蛇傳》《賣面》等傳統劇目,打造新品佳作;開展“百團千場”戲曲巡回演出季、“國色芳華”牡丹節會演出季等演出,《“齊魯黃河韻”大型交響音樂會》《只此青綠》《覺醒年代之喚醒者》等高品質演出活躍了演出市場;舉辦“鄉風墨韻”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大河上下——黃河流域美術作品展、中國精神二十四節氣詩書畫樂作品展(菏澤站)等大型展覽,促進了文化交流。另一方面,我市持續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間4處,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近5000場,“一村一年一場戲”惠民演出超3000場,“戲曲進校園”等普及活動200余場,群眾文化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獨特的個性、品位和文化內涵,彰顯著一座城市卓爾不群的魅力。我市深挖地域文化富礦,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標志性文化品牌,黃河文化體驗廊道加速建設,《菏澤牡丹譜》正式發布,紀錄片《黃河歸故》《面人》即將成片。

“幾許新名添舊譜,因多舊種變新芽。”這是明朝何園主人何應瑞留下的詩句。從中國牡丹發展史來看,牡丹譜錄是一個地方牡丹產業發展繁榮的重要標志。今年牡丹節會期間面世的《菏澤牡丹譜》,輯錄了現存于世的《曹南牡丹譜》(清康熙)、余鵬年《曹州牡丹譜》(清乾隆)、趙孟儉《桑籬園牡丹譜》(清道光)以及20世紀初趙世學《鐵梨寨牡丹譜》等譜錄,堪稱菏澤牡丹譜錄的第一幅“全家福”,對于研究菏澤牡丹歷史文化發展脈絡、促進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菏澤正在搶抓重大發展機遇,堅定文化自信,聚力實施文化品牌塑成工程,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記者 姜培軍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